集美年鉴

集美区志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集美 >> 区情概况 >>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集美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北部,北纬24°25′~24°46′,东经117°57ˊ~118°04′,西北与漳州市长泰县交界,东北与同安区接壤,西南与海沧区毗邻,南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区行政中心驻集美街道岑东路168号。集美原名“浔尾”,以地处浔江之尾而得名,至明代雅化为“集美”。2016年,集美区辖灌口、后溪2镇和集美、杏林、侨英、杏滨4个街道。境域东至侨英街道东安前占社,西至灌口镇深青村,北抵尖母仑山界,南至马銮;长24.4千米,宽19千米,面积275.79平方千米,呈箭头状指向西北。(区志办)

  【地貌】

  集美区有滨海低山、丘陵、台地、平原、滩涂等多种地貌类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分布于西、北、东部与长泰、同安交界处,为海拔500米~1000米的低山和中山。高丘陵多分布在西部,海拔300米~500米,坡度20度~30度,主要为花岗岩和火山岩。花岗岩丘陵多呈孤立状,无植被,山体裸露,山坡石蛋发育,山顶常见蘑菇石、风动石。火山岩丘陵山顶浑圆,山坡和缓,似覆锅状,土层较厚,植被生长良好。低丘陵多分布于东、西界山附近,海拔200~300米,坡度15~25度,丘顶呈浑圆状。台地海拔50~200米,地表起伏,坡度平缓,零星分布于苎溪、许溪中游地带。平原主要分布于南部海岸沿线,海拔皆在50米以下,可分为海蚀平原和海积平原。平原外侧为海滩、沙洲和沙嘴。(区志办)

  【山脉】

  集美区境山脉属戴云山脉与博平岭的延伸部分,主要山脉相对集中在西北与长泰县、东北与同安区交界处。主要山峰有62座,其中海拔800米以上山峰5座,500米~800米17座,300米~500米22座,100米~300米的低丘18座,最高峰为海拔963米的钉顶尾山。(区志办)

  【河流】

  集美区境的河流多发源于西部丘陵山地,具有河面狭、河床浅、支流少、流程短的特点。境内较长的河流有后溪(苎溪)、深青溪和瑶山溪。此外还有北溪引水工程集美段和坂头水库的左干渠、右干渠和高干渠4条人工河流。后溪是境内最长的河流,发源于戴云山脉与博平岭山脉交界处的后寮仑山白帆岭,源头至后溪镇段称苎溪。与支流许溪汇合后称作后溪,注入杏林湾水库,全长23千米,流域面积209.3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8.11‰。上游建有石兜水库(库容8500万立方米)和坂头水库(库容558万立方米),年供厦门市区工业和居民用水约4336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333公顷。许溪,发源于漳州市与厦门市海沧区交界的大岭,至后溪镇与苎溪交汇,全长12.1千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深青溪,发源于仙棋山南麓,于西滨汇入马銮湾,全长11.84千米,流域面积15.64平方千米,平均坡降10.4‰。瑶山溪,发源于小龙潭北侧山地,上源有两支,西支源于前山南侧,东支源于上塘,两支汇合后流入风景湖,于西滨汇入马銮湾,全长10.35千米,流域面积15.78平方千米,平均坡降8.31‰,河道宽度3~10米。(区志办)

  【海域】

  集美区海域为厦门西部海域和同安湾海域的一部分,面积约为40平方千米。海岸线起自东安村的后垵,经凤林美、集美、杏林、高浦、马銮至陈井,全长21千米。集美半岛和杏林半岛东南岸(新阳大桥以东)为侵蚀海岸,马銮湾和杏林半岛西南岸则为堆积型海岸。全区21个村有临海滩涂,总面积3841公顷,2005年已利用养殖面积1522公顷。2006年起,依据市政府规划,集美区域滩涂实行禁养,滩涂养殖日渐萎缩。海域内有岛屿2个。宝珠屿,位于集美半岛西南海域,面积约5200平方米。乌贼屿,东距高集海堤南端3.6千米,因形状得名,面积约2000平方米,涨潮时浪可没顶。域内礁石未作调查。鳌园原为岩礁,屿上建有天妃宫(又称鳌头宫)。20世纪50年代,陈嘉庚捐资填海筑堤,扩建成鳌园,与陆地连成一片。另在高浦村东南海域,呈一字排列有3块礁石,分别称为大菰礁、二菰礁、三菰礁,均为干出礁。大菰礁石处航道上,设有灯桩。(区志办)

  【土壤】

  集美区土壤母质以第四纪红色黏土为主,兼有洪积物、冲积物和海积物。土壤类型可分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水稻土、盐土、风沙土6个土类,以下分为15个亚类、30个土属、35个土种。按垂直分布,可分为山地土壤、耕地土壤和水域滩涂。山地土壤以红壤面积最大,砖红壤性红壤次之,黄壤最少。耕地土壤分成旱作土壤和水田土壤。旱作土壤主要为砖红壤性红壤,兼少量盐土和风沙土。水田土壤可分为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和盐渍型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多为梯田,地下水位低,属地表水型,耕作层较浅,质地以中壤为主,肥力中下,适于水旱轮作,主要用于水田及部分园地,“旱、瘠、薄”为此类水田的主要生产阻碍因素。潴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溪流、冲积平原和部分山垄田,分布较广,以灌口、后溪、侨英、杏林为多,质地以轻壤和中壤为主,肥力中上,乃境内稳产高产的水稻土类型。潜育型水稻土分布于山垄谷地或冲积平原的低洼地,地下水位高,排水条件差,土壤长期渍水,土温较低,亚铁等有毒物质量积累多,“冷、酸、锈”系此类土壤的主要特点。盐渍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的海积平原,由滨海盐土经洗盐种稻后形成,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但土质黏重,耕作困难,且易受海潮或地下盐分的威胁,主要生产障碍因素为“盐、碱、黏”。(区志办)

  【植被】

  集美区属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华南地区,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植物以热带、亚热带的成分为主,地带型植被为南亚热带雨林。由于早期植被遭受破坏,原始森林早已绝迹,现为人工林、次生林、灌木丛、草丛、农田、果园和观赏性植被类型。林地植被,人工林、次生林林相参差不齐,结构简单,树种单一,以马尾松为主,有少量杉木,其余为相思树、桉树、木麻黄、木荷、枫香、乌桕等。灌木种类有桃金娘、黄瑞木、杜鹃、金樱子、小叶赤楠、鹅掌柴、枸骨柴等。草本种类有芒萁骨、五节芒、扇形铁线蕨、海金沙、地捻等。林地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和沿海地区,常以2~3种组成混合林,有灌木丛和草丛在其间共生。依林相可分为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经济林(木本栽培植被)和灌木丛、草丛。长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200米以下的沿海丘陵、台地,面积不大,且零星分布。长绿针叶林,区内分布面积最大,多数为人工林,少数为天然更新,分布于海拔500米~900米的山地。混交林,境内呈块状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部分丘陵、山地。主要建群种有马尾松、杉木与木荷、杉木与柳杉、木麻黄与相思树混交。灌木丛和草丛,分布在低谷、台地、平原。盐生植被,分布于海滨滩涂,境内有盐地鼠尾栗、互花米草和南方咸蓬3个群落。水生植被,淡水生植物多分布水库、溪河、池塘等处,主要群落有凤眼莲和浮萍群落、空心莲子草群落、狭叶香蒲群落和水蓼群落。栽培植被,分为木本栽培植被和草本栽培植被。木本栽培植被有人工栽培的油茶、油桐和橡胶林群落,多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开阔的缓坡地带;果树林、茶园、桑园及庭院观赏树群落则分布在海拔100米以下低丘山脚、台地、水库、村庄周围、公园和庭院。龙眼、荔枝、柑橘、杧果成片分布,其它呈散生或零星分布。草本栽培植被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糖原料作物、纤维作物、饲料作物和绿化作物7个群落。(区志办)

  【资源】

  集美区背山面海,各种土地类型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分布。西北至东北部属低山地和高丘陵地,为林区和旅游区;中部和南部地势平缓起伏,地貌以低丘陵地和台地为主,间有盆谷地和风沙地,是工业区和果、粮、油等经济作物区;滨海有小平原及滩涂,为工业区与旅游区。中部与南部分布有溪流、坑塘、水库等水域,土地资源类型齐全,组合状况较佳。除沿海滩涂软土地段工程条件较差外,一般丘陵地抗压强度每平方厘米970~2190千克,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平原台地为第四纪残积物和冲积、冲洪积物组成的黏土或非黏土地段,承载力为每平方米14吨~45吨,土层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全区土地面积275.7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按户籍人口计算)每平方千米959.70人,人均占有土地1041.98平方米,属土地资源极端超载区。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1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82亿立方米,地下水0.35亿立方米。全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926千瓦,可开发总装机容量1605千瓦。林业用地10429.73公顷(含国营坂头林场),约占土地面积的37.8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9747.01公顷,占林业用地的86.7%(其中经济林3266.13公顷);疏林地8.27公顷,占0.1%;灌木林地609.73公顷,占5.8%;未成林造林地111.47公顷,占1.1%;苗圃地22公顷,占0.2%;无林地631公顷,占6.1%;生态公益林面积1731.13公顷。森林覆盖率40.7%。列入国家I级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为蟒蛇和白颈长尾雉,国家II级保护的动物有猕猴、穿山甲、小灵猫、鬣羚(别名苏门羚)、红隼、仓鸮、草鸮、猫头鹰;列入CITES公约附录II保护的动物有眼镜蛇。其它森林野生动物尚有松鼠、白鹭、燕子、喜鹊、山猪、豪猪、獐、狐狸、野兔、白环蛇等。全区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294株,其中榕树249株,杧果、枫香、黄连木各11株,樟树5株,榆树2株,龙眼、伊兰、蔷薇、红豆、薄姜木各1株,树龄最长的为540岁。(区志办)

  【气候】

  2016年,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及随后迅速转入“拉尼娜”状态的热带海温背景影响,集美区气候总体特征表现为:①气温显著偏高,年平均气温22.5℃,比常年偏高1℃(因缺乏长期历史观测资料,常年值以同安国家基本站资料作为参考,下同),属异常偏高年份。雨季、秋季气温异常偏高,冬季、春雨季和夏季基本正常。②雨季开始早,结束早,年降水量异常偏多。根据自动气象站资料统计显示,1—12月,境内各地降水量在2072.0毫米(园博苑)至3024.1毫米(黄地)之间,降水空间分布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趋势,基本符合常年分布规律。降水时空分布严重不均,表现在大部月、季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③日照显著偏少,全年日照时数1531小时,比常年(1914小时)少383小时。④台风偏多偏强。全年共受7个台风影响,影响程度偏强。(杨奇志 王秋云)

  2016年集美区气象要素数值表

  表1

  要素

  单位

  数值

  要素

  单位

  数值

  日照

  小时

  1531

  最低温

  ℃

  -0.3

  平均风速

  米/秒

  2.4

  最高温

  ℃

  38.2

  最大风速

  米/秒

  46.8

  降雨日数

  天

  177

  最多风向

  —

  东南偏东

  降雨量

  毫米

  2445.2

  气压

  百帕

  1010.5

  日最大降雨量

  毫米

  254.2

  平均气温

  ℃

  22.5

  相对湿度

  %

  83.9

  

  ①台风:2016年共受7个台风影响,比常年多3个,分别是2016年第01号台风“尼伯特”、04号台风“妮妲”、14号台风“莫兰蒂”、16号台风“马勒卡”、17号台风“鲇鱼”、19号台风“艾力”和22号台风“海马”。台风“莫兰蒂”以强台风级别登陆厦门,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以上,给全区基础设施、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群众财产、社会各项事业造成重大损失。②暴雨:全年共出现11次暴雨过程,其中台风暴雨5次、非台风暴雨6次。暴雨过程时间跨度从2016年春雨季直到2017年初冬季的全部5个季节。③寒潮:2016年1月下旬出现寒潮天气过程,过程最低气温出现在25日清晨,全区最低气温在0℃~2℃之间。因降温强度大,受农业防冻设施和手段的限制,对农作物造成较大损失。④大雾:2016年,大雾日数达88天,主要出现在冬季和春雨季,浓雾天气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管理,迫使机场、高速公路、码头等交通枢纽关闭或停运。⑤高温:2016年,高温日数多达21天,比常年多11天,7月下旬出现长时间持续性高温过程,但高温强度整体偏弱。(杨奇志 王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