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 政府报告

文字: | |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4-08-15 阅读人数:

  

  

  ­——201455在集美区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区长 黄晓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去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加速城市化实现新跨越的主基调,坚持城市建设和转方式调结构两条主线,着力优化提升,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02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1亿元,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市各区首位;财政总收入71亿元,区级财政收入35亿元,分别增长20.3%32.3%,增幅均列全市各区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增长19.7%,增幅列全市各区第二位;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国内招商引资6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247元,分别增长11.4%11.3%。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认定和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获评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平安铁路示范区、全省平安先行区、省知识产权强区、市依法行政示范区等荣誉,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区“六连冠”。

  一年来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着力建设集美新城,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

  城市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速。城市建成区达73平方公里。集美新城完成投资174.6亿元,五大公建进入装修和运营筹备阶段;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片区内市政道路逐步贯通,市政共同管沟建成7公里,环杏林湾景观慢行系统建成9公里,已建成项目逐步移交管理使用。启动北站站区交通组织配套设施和进出岛快速通道工程建设,实施集美大道、杏锦路提升改造工程,完成高速公路田集连接线拓宽工程,海翔大道石厝立交桥建成通车。配合做好轨道交通1号线站点及周边产业配套用地规划设计的方案优化,启动相关征地拆迁。灌口小城镇完成投资58亿元,市民中心与风景湖公园连片、公建设施与生态景观公园兼备的示范片区初步形成。着手谋划后溪、侨英、中亚城等片区规划和杏林老城区环境整治提升方案。城市魅力逐步彰显,并得到社会各界和市场的认可,全年商品房交易量179万平方米,占全市39%,成交套数和销售面积连续3年稳居全市各区首位。

  城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扎实开展“城乡管理年”活动,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在20个居(村)开展上门收集生活垃圾,实现城区主干道和重点部位全天候保洁;提高环卫一线工人待遇,投入环卫经费1.6亿元,增长近1倍。编制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建成48座公交候车亭,启用后溪工业园区公交枢纽站;投入1.9亿元推进农村道路、路灯、绿化建设,建成前场、锦园等7个社区公园。编制防洪排涝规划,完成高浦、前场等13个易涝积水点改造。修订出台《私人住宅危房翻建及安置管理规程》。建立任务量化、责任到人的查违网格化管理和督查机制,严格考评问责,共拆除非法占地违法建设554处、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制止违建行为285起,有力遏制了违建蔓延的势头。

  生态区建设全面推进。扎实开展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大力整治重金属污染企业,关停10家电镀厂,完成47家企业整治验收,提前完成“十二五”重金属减排目标;关停明达玻璃2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全面完成年度减排任务。新建排污管道11.7公里,建成新城核心区、风景湖2个污水处理站,九天湖、月美池、风景湖等截污工程基本完工。扎实做好“四绿”工作,完成更新造林4095亩,建设黄地等3个绿色村庄,田塘绿道项目动工建设。

  (二)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转型发展加快。强化政策扶持,鼓励企业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和品牌创建能力,兑现各类扶持奖励资金14415万元,支持27家技术改造和11家节能改造企业,奖励64家参与标准化制定及创建品牌企业,62家企业获得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出口汽车及其零部件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发展,继续与台湾生产力中心合作,组织12位企业经营者赴台实地培训,9家企业完成转型升级全面诊断,4家进入深度辅导。欧士曼货架、广鑫钢绳索具等5个项目动工建设,精卫模具、蓝保水处理等9个项目顺利投产,正新橡胶半钢子午胎、民兴工业热处理工艺自动化改造等企业技改顺利推进。中铁、摩特等4个“旧厂房”改造项目获准实施;成功收储已关停的荒川化工用地。

  现代服务业加速提升。实现三产增加值165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比例为0.6858.3940.93。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进中交天津航道局、中交海西总部、富春通信等大型央企、民企,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一期写字楼交付装修;软件园三期审核通过入园企业221家,起步区6栋办公楼交付装修。中移动、中电信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国家北斗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项目签约;与北大方正签订建设海西科技分园战略合作协议;与厦门移动签订推进信息消费战略合作协议。首批6家物流企业落户集美物流园,源香冷储等冷链物流产业初步成形,海西汽车物流等专业市场初具规模。集美万达广场开业;万科广场等5个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灵玲国际马戏城主场馆封顶,神游华夏园、北大青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项目签约。强化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全年接待游客580万人次,旅游收入28.5亿元,增长15%

  “三农”工作稳步推进。完成编制《全区农村集体发展项目用地总体规划》,并通过市规划评审,为发展集体经济留足空间。补助2765万元支持塔斯曼生物工程示范基地和名优果树现代农业示范园等81个农业项目建设;补贴受禽流感影响的285户养殖户186万元。组织18家农业生产企业申请注册商标20个;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达19亿元。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增至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至94家,社员增至3150户。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421人,浒井等3个社区开展集体资产改制。

  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强化。出台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等政策,下达844个科技计划项目,12个项目获国家级立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增至4家,占全市30.8%。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0%。举办第四届集美区产学研科技合作对接会,促进宏发汽车电子等30家企业与6家高校达成33个合作项目。实施“聚贤集美”人才计划,吸引11名高端人才落户就业,10名入选市“双百人才”。

  (三)着力促进均衡发展,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升。27.7亿元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占公共预算支68%积极主动参与集美学校百年庆典活动,精心组织实施23个区级纪念项目,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展示百年学村风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水平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验收;新开办3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学位810个;新开办2所小学,改扩建3所中小学,增加学4230。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公办义务教育 91.5%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总决赛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积极开展“魅力集美”广场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新建后溪、杏滨2个文化活动中心,建成43个达标居(村)文化活动室。集美首部志书《集美区志》正式出版发行,全市首部区级综合年鉴《集美年鉴》获评全国年鉴编校质量一等奖;《集美弄龙阵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年活动,全面实施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成30家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站),其中24家开通医保刷卡。第二医院三期主体封顶,区公共卫生大楼和后溪卫生院住院大楼投入使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4%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完善14项就业创业补贴政策,核发各类补贴6824万元,惠及18.8万人次;举办各类招聘会61场,实现新增就业6259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保参保人数达24.2万人,增长6.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0岁以上参保率达100%完善“绿洲计划”,投入1.3亿元帮扶困难群体,惠及90.7万人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新建2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新增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150名;26名“三无”、“五保”对象委托民营养老机构服务。继续推进关爱农民工工程,评选表彰首届“十佳幸福企业”和“十佳外来员工”。推进安置房建设,投入4800万元实施安置房提升工程;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635套。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规划纲要》,21个城市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17个“村改居”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工作站,建成灌口小城镇网格化建设指挥中心;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在“6.7”公交放火案善后工作上率先取得突破。率先全市开展疑难信访事项专案审议工作,共审议疑难事项15件。创新区安委会工作机制,明确9个分委会职责,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投入2900万元新建道路隔离护栏、交通监控设施,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取得成效。

  (四)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贯彻落实“四下基层”要求,集中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情况和“五大战役”推进情况的“三项排查”活动,共排查梳理政策措施51项,及时调整完善16项,中止5项;排查信访事项83件,80%得到有效化解;完成征地3564亩,拆迁56万平方米,有力保障了63个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开展“六五”普法,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等六项制度和行政执法公示等五项制度,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区行政服务中心筹建,整合39家单位336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首批32221项进驻,行政许可事项减少16项,审批时限均压缩至35%以内,即来即办件占70%。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0.8%。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发展集体经济的议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9件、政协委员提案131件,满意率分别为99%97%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全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勇拼搏和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各驻区单位、驻集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集美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任务繁重;城市建设和管理距离美丽厦门示范区的目标还有差距,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建设品质和精细化管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交通、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仍较突出,推动富民增收、帮扶困难群体、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任重道远;干部队伍“四风”方面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都需要我们把握新形势、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着力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描绘了美丽厦门的宏伟蓝图,区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建设美丽厦门示范区的目标。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集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紧紧抓住加快推进跨岛发展和全面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机遇,敢于先行先试,勇于破解难题,以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标准谋划集美新一轮发展,努力开创集美改革发展新局面。

  2014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统揽各项工作,加快城市化建设,推进产业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生态区建设,勇当跨岛发展排头兵,努力建设美丽厦门示范区。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5%,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7%;合同利用外资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1%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新城建设,打造美丽厦门示范城区

  坚持宜业宜居的发展导向,全力加快新城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有效集聚人气商气,全方位繁荣新城片区。

  强化规划引领。主动对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立足软件信息、教育科研、机械制造等主导功能布局,以街()为单位,进一步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更加有效地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大土地储备力度,重点推进软件园三期、后溪仑上片区和马銮湾片区等未征用土地的预收储。积极探索征拆新模式,扎实推进集美、杏林旧城区改造。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灌口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启动马銮湾片区开发。

  完善市政建设。贯通集美北大道、三南路、灌中路等城区主干道,加快新324国道、天水路建设,启动旧324国道市政化改造和孙霞路建设,完善各片区内部市政道路,争取各片区路网贯通,各开发组团连片成势。配合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力争提前完成征地拆迁任务,主动策划周边功能和产业配套,积极参与站点综合开发。编制杏滨生活区、滨水生活区、万达广场等片区交通改善规划方案,综合实施公共停车场、下穿通道、公交配套建设,推动主要片区和重要节点交通改善。编制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策划推进集美快速路网提升项目。完成11条电力缆化工程,建设7座开闭所。配合推进车驾管办证服务中心、环境监测综合楼项目建设,配合加快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石兜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和输水管工程等项目建设。

  提升城市内涵。认真梳理分析新城的人口组成、消费特点和生活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和提升教育、医疗、餐饮、商贸等配套,全方位繁荣新城片区。力促新城综合性三甲医院、灌口医院启动建设;推进嘉庚艺术中心、诚毅科技馆等文化公建项目建成投用;加快集美塔建设,形成文化旅游观光功能;推动新城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建设有实质性进展。打造“民生集美”应用服务网络平台,建设10座智能公交电子站牌,提升智能化民生水平。

  优化管理服务。坚持建管并重,主动跟进新城公建项目的建成移交和运营管理,理顺市政道路、园林绿化、路灯等养护和管理机制,切实发挥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效益。推进城乡公交、环卫等一体化,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新城片区的治安、城管、环卫管理力量,调研设立新建居民小区的社区组织,确保管理服务同步跟进。开展“平安和谐北站片区”创建活动,全力保障厦门站封闭施工期间的北站片区交通顺畅。扎实开展“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深化查违网格化管理工作,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

  (二)加速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围绕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推动经济高质量、更有效益发展。

  优化提升制造业励传统产业企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汽车、工程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的行业领先龙头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增强质量提升、品牌创建、标准化建设等内生增长动力。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技改,启动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创建工作。深化与台湾生产力中心、台湾工业研究院合作,为企业开发新产品、转变经营方向和提升管理科学化提供更为到位的诊断指导与技术支持。推进模具工业园、机械工业集中区三期规划建设,努力培植工业新的增长点,力促印天电子、亚南电机等项目竣工投产,确保康柏机械、唐松机器人等项目开工投建;力促已批工业改造项目开工。

  做强做大服务业。全面推进总部经济建设。力促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一、二期企业入驻运营。主动承接北站商务营运中心管理职责,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促成已交房企业尽早入驻运营。加快中铁海新大厦建设,推动中交白鹭西塔项目投建,启动集美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全力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软件园三期建设,有序推进中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电信动漫运营中心、中国数码港海西营运中心等35个信息消费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消费示范区创建,大力培育信息消费产业。加快物流项目建设。力促海峡食品物流园、电商谷等6个项目开工,启动物流总部区规划建设;积极推动两岸冷链产业合作,打造区域性冷冻商品集散中心。提升商贸业。着力策划发展道口经济,促进高端产业要素集聚,形成区域消费中心。加快海西汽车城、汽车物流中心等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平台建设。推动IOI棕榈城、万科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做大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双龙潭景区提升项目和大社旅游文创基地建设,力促灵玲国际马戏城一期建成投用,推动大明文化广场开工,争取神游华夏园、北大青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力促新景地、骏豪、蓝海湾等酒店开业,推动月美池、新城等酒店加快建设。

  做优做精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鼓励发展农村服务业、休闲观光农渔业和乡村旅游业,扶持仙景芋、脐橙等名特果蔬和铁皮石斛等中草药种苗生产,发展智慧型都市农业。启动碧溪片区都市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大金融、保险扶持力度,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

  强化创新驱动。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积极参加国际、国家产品标准制定。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优化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创业大厦建设,确保项目竣工交付使用;推进海峡两岸高校创新创业园项目招商。大力推进“聚贤集美”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宝宸光学匀路镭射生产线等33项技术改造。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产品,支持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三)加强民生保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民生难题,扎实做好改善民生、增进民利各项工作,让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3所,增加学位990个;新改扩建中小学8所,增加学位11340个;力促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集美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投用。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开展学校信息化试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加快医高专集美新校区和集美轻工、化工学校整合提升项目建设。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彰显城市个性。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灌口文化中心建设进度,规划建设后溪文体中心,新建一批24小时街区图书馆。精心组织第六届区运会,积极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继续办好品牌赛事。确保第二医院三期竣工,实施杏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改造;继续推进农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深化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开展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好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实施同胞融合行动,做好侨台工作,建设最美侨乡。

  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注重做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全面实施“乐业富民工程”。建立全区居民就业创业基础数据库,建立中亚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加大财政鼓励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的补贴力度,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新增就5000,开发公益性岗300。巩固、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化“绿洲计划”建设,建立规范的社会救助保障制度和工作体系,依法公正做好困难家庭认定工作。整合修订困难家庭子女教育救助政策,落实提高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标准,出台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助办法。

  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省、市为民办实事任务。力促西亭安置房一期、碧溪花园、后溪花园建成投用,加快华铃花园、灌口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提升幸福家园等16个安置房配套建设;加快安置房产权证办理。落实集体发展用地选址规划,筛选策划一批项目,推动成熟项目开工,加快建成项目招商;探索“政府建设补助,集体回购受”、用地挂牌出让,实现完全产权化”等集体发展项目新模式,持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坚持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更加重视和加强社区建设,加快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

  继续深化文明创建。注重创建利民惠民,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确保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和全省文明城区总评。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诚信集美”。推进道德讲堂建设,深化文明引导、文明行车、文明餐桌和文明传播行动。创新志愿服务特色项目,完善工作机制,让志愿服务内化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全面加强社区建设。落实社区减负放权和“以奖代补”制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缔造行动。开展社区分类定级,完善社区建设规划,推进便民工程建设,确保7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工建设。深化社区网格化示范建设,实现每个街(镇)建设1个网格化示范社区。加快发展社区连锁便利店、便民服务代办点等社区服务业,推动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探索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引导乡贤理事会等民间自治组织发展,积极培育扶持服务性社会组织。

  全力维护安定稳定。深入开展新一轮“平安集美”创建活动,完善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切实抓好源头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民生领域的安全监督管理,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建成安全健康教育基地,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开展城乡防洪排涝排查整治,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五)深化生态建设,共同缔造美丽家园

  围绕建设美丽集美,珍惜、保护和修复好集美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提升生态景观建设。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工程为抓手,建成田头-上塘绿道、沿山慢行系统洋坑-仙景段,精心组织环杏林湾26公里景观慢行系统建设,策划启动省级滨海绿道新阳大桥-集美大桥“岛外浪漫滨海景观带”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线的生态廊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深青溪、瑶山溪河道整治,加快拐仔溪河道改造,推进后溪流域整治前期工作。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浔江社区、田头村等22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开展“家园清洁211”行动,实施9个村庄污水治理项目,改造建设20座公厕、8座清洁楼,完善农村社区公共卫生设施。开展植树绿化行动,实现村庄环境绿化、美化和彩化。推进社区公园建设,确保宁宝、新城等公园投入使用;加快集北、灌口东部和后溪公园建设;启动天马山、河南山和绿楔等公园前期策划。

  提高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展“环境质量提升年”活动,巩固和深化国家级生态区创建成果,化饮用水源保护、流域整治和工业污染防治。推进海域退养回潮整治和清淤工程,促进海洋生态修复。进一步贯通全区污水管网,完成集美污水厂二期扩建,确保杏林湾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建成投用,启动灌口东部、后溪工业组团污水处理站建设。继续开展涉重金属企业的污染整治和产业提升,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年度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六)加快职能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不断提升政府的创新力、执行力和公信力。

  落实改革创新。结合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贯彻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机制创新行动计划,重点探索项目推进、财政税收、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区校合作等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落实改革创新,有效聚集资源,让各类资源找到流向集美的顺畅通道。

  优化发展环境。以区行政服务中心启用为契机,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探索项目并联审批服务机制,推进审批提速增效坚持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推进行政事项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贯彻《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条例》,推行绩效管理标准化,严格考核评估奖惩,着力治庸治懒治散,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机关效能。严格目标管理,健全责任分解,实行重要决策、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制、定期反馈制和办结销号制,提高部门执行力。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运作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走群众路线,持续推进“四下基层”活动,用更多时间精力去研究解决问题、突破瓶颈,推动发展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推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坚持勤俭办事业。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以求真务实克服形式主义,以为民谋利克服官僚主义,以艰苦奋斗克服享乐主义,以节俭清正杜绝奢靡之风,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时不我待,美丽厦门的目标催人奋进。集美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迈向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征程。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加快建设美丽厦门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按名词在报告中出现先后为序)

  [1]“双百人才”、“聚贤集美”:厦门市于2010年出台双百人才政策,计划用 5-10年引进1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300名领军型创业人才;2013年出台“海纳百川”人才政策体系。集美区配套出台“聚贤集美”计划,重点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等7类人才。

  [2]三规合一:整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三标衔接”。

  [3]“民生集美”平台:运用移动4G技术,通过区政府官方网站、无线城市网站、手机客户端、12580等平台,提供包括社区服务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

  [4]循环化改造:推进现有园区按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

  [5]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6]点线面:“点”是抓好城乡社区的规划、整治和建设,打造完整社区;“线”包括快线(高速公路、过境公路和铁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和整治)和慢线(自行车和步行道系统建设),打造人居环境走廊;“面”是加强小流域治理,打造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

  [7]家园清洁211行动:即“两行动一挂钩一长效”计划,在全市岛外农村集中开展家园清洁和植树绿化行动、实施城乡挂钩帮扶共建以及建立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工作。

  [8]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厦门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201411日起施行,实行注册登记“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年报备案制等8大改革举措,降低商事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