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 政府报告

文字: | |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5-03-09 阅读人数:

  

——2015127日在集美区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黄晓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我们在区委的领导下,深入落实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编制实施人文集美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区经济实现高质量、更有效益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51.7亿元,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7亿元,增长8.9%;财政总收入86.8亿元,区级财政收入23亿元,分别增长21.9%25.9%,增幅分别列全市各区第二和第一;固定资产投资299亿元,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1%,排名全市各区第一;三产比重再提高3.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94元,分别增长9.5%10.5%,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区考核验收及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评估。顺利通过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全省文明城区总评,后溪镇获评全国文明镇,银亭社区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一)着力加快城市建设,城区功能日益完善

产城规划更加科学。落实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部署,编制城市主体功能空间布局规划,完成全区山水格局保护规划;细化各镇街主体功能,推行镇街实绩定量考核。编制实施美丽厦门人文集美建设行动计划,首批4个“百日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开展“多规合一”整合,形成全区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图”成果,划定生态控制线,在全市率先建成生态保护红线天马山示范段。

人文新城初步成型。主动承接集美新城开发建设日常工作,顺利实施六大“亮点工程”,新城区配套逐步完善。完成杏林湾路5条主干道绿化提升,打通诚毅东路等5条断头路环杏林湾26公里慢行系统全线基本贯通核心区公建群、环杏林湾夜景成片亮灯;引进夏商、味友等餐饮配送及银行超市、物流快递园博小区按高标准建成“精品社区”;新建临时公交首末站。完善北站公交、停车场等交通设施,有力保障岛内火车站改造客流外移的有序进出。灌口小城镇初具规模,东部新城建设快速推进,灌口文化中心基本建成,田塘绿道示范段建成投用。

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坚持道路绿化提升与沿线“两违”整治相结合,强力拆除田集连接线、集美大道等道路两侧违建,高标准提升对外门户和主干道绿化景观。“两违”整治扎实推进,查处“两违”858起,拆除面积75.5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指标的125.8%投资2.1亿元建设一批公园、绿道等园林绿化工程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147公顷田头等6个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天马山郊野公园一期、后溪公园开工建设。全面实行市政园林绿化管办分离,提高管养标准。实施8条主干道“白改黑”及19条道路两侧建筑立面综合整治。出台并实施在建工地、收储地临时围挡管理规定。实施30个防洪排涝隐患点整治,积水内涝得到缓解集美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投用,日处理能力提高一倍;扩建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5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成投用

(二)着力推进转型发展,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创新征地拆迁考核通报制度,充分调动指挥部和基层一线积极性,新站北广场、新城市政道路C标段(西亭)等一批征拆难点取得突破。创新项目全流程跟踪管理系统,推动125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3.5亿元,完成计划的128%IOI棕榈城19个项目新开工,正新集美厂等51个续建项目顺利推进,美科制锁18个产业项目投产。轨道1号线集美区段11个站点和车辆基地全线开工,诚毅广场站进度全市最快。杏林湾营运中心岛外第一高楼封顶。

    工业转型收获新成效。台湾生产力中心辅导辖区企业转型有实质性进展9家完成全面诊断,4家进入深度辅导,投入产出比1:5.39投入2.8亿元扶持企业转型升级。支持23家企业完成技改投资3.4亿元,59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和市级扶持资金1.1亿元。新增科技型企业4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国家、省、市著名商标71件。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位居全省前列。提前完成十二五重金属减排任务。建霖工业获评全省唯一的全国“清洁生产示范单位”。成功举办第五届产学研科技合作成果对接会,促成金龙汽车等15家企业与高校签订8100万元的合作项目。出台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四条措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鼓励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办法等改革举措。在全市率先设立区级还贷应急资金,批准筹建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推进实施“聚贤集美”人才计划,吸引4名省“百人计划”、18名市“双百计划”高层次人才落户;在全市率先对紧缺技术工种的173名技师、高级技师落实政府津贴。

服务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出台政策鼓励企业落户软件园三期,357家通过入园审核,58家入驻,创造产值约8亿元。35个信息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杏林湾营运中心已办理交房企业128家,107家入驻;北站营运中心已交付110个单元,57家入驻。集美物流园加快建设,电商谷一期封顶实现汽车零售额15.5亿元,同比增长84%站汽车物流基地渐成规模,13家汽车4S开业设立区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城市文化演艺中心雏形初具灵玲国际马戏城荣获“世界最大马戏剧院”吉尼斯纪录,神游华夏园开工建设,“梦想世界”综合文创旅游项目签约。评选十大“集美味”文化旅游特色商品。旅游过夜人数同比增长23.9%

现代农业展现新活力。规划建设碧溪农业公园,启动区宝生园开业,都市休闲农业成为新亮点。“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效益显著;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61户,新增注册资本1.61亿元。扶持塔斯曼等农业龙头企业,仙灵旗生态农牧项目获得国家星火计划立项。

 (三)着力加强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投入31.3亿元用于民生,占公共预算支出71.3%。新开办3所幼儿园,新增学位990个。新开办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五缘实验学校园博分校等4所小学,启用杏南中学后溪校区,新增中小学学位11340个。实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共接纳6482人。灌口中学通过省一级达标学校验收。校园“三通两平台”建设顺利推进。文化活动场所更加完善,新建1524小时街区图书馆、4座图书分馆和图书流通点,建成全省最大的法治文化苑成功举办首届集美学村文化艺术节、第六届区运会暨全民健身运动会承办海峡两岸龙舟赛等赛事,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基地落户集美。市第二医院三期扩建工程竣工,新增病床位700张。31家社区(村)卫生服务站开通医保刷卡服务,首批10名定向培养乡医开始执业,建成12个社区健康小屋,获评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创新开展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人口计生工作平稳发展。建成13个老年宜居社区,带动全社会尊老敬老助老的氛围更加浓厚。民族宗教、对台、外事、气象、地方志、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全面实施“乐业富民”工程,发放各类就业补贴、奖励1.06亿元,惠及26.68万人次,实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6926 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30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973人。设立中亚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场租补贴和创业指导。建成全区居民就业创业基础数据库,建立覆盖全区的岗位信息发布平台。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惠民政策,新增1384人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参保总人数增长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修订困难家庭住房救助和教育救助政策,提高救助标准

侨乡特色进一步彰显。隆重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集美侨联成立50周年等系列活动,建成嘉庚精神主题公园,制作“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举办“弘扬嘉庚精神建设人文集美”文艺创作和主题巡演,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凝聚侨心侨力,建设最美侨乡。成功举办第八届集美海外华裔子女夏令营、世界华侨华人篮球赛、华成教育32国学子游学集美等文体交流活动,南洋大学校友会中国联络处落户集美,侨乡集美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全面开展共同缔造行动,22个示范点建设扎实推进,涌现出13个共同缔造典范村(社区)20个良好村(社区)。编制“以奖代补”项目指引,实施27个区级“以奖代补”项目。新增乡贤理事会等社区社会组织76家。在全市率先完成区、镇(街)和(社区)三级网格化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实现村(居)100%全覆盖。“民生集美”应用服务平台投用数字城管平台成为全市样板新成立宁海社区,建成2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全国首创的“无讼医疗区”获全市医患纠纷调解司法品牌;创新城中村星级管理模式,试点出租房屋“门禁通”技防系统。全面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道路交通、餐饮场所燃气安全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扎实推进双拥、人防、海防工作,积极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

(四)着力加快职能转变,政府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顺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9件、政协委员提案98件。代表关注的安置房产权证办理取得突破,完成小区权属初始登记12个、产权证办理128套。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出政府班子和个人“四风”方面问题129个,完成整改措施 140项,整改任务完成率82.4%。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政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调整清理办公用房1618平方米,“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5%。强化监察、审计工作,廉政、法制、效能建设不断增强。行政服务中心入驻单位44个,整合审批服务事项441项,平均日办件量1222件,在全市各区入驻单位最多、审批服务事项覆盖最全、日办件量最大。积极对接全市“多规合一”项目并联审批,用地规划审批时间压缩至10个工作日。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企业照后并联审批,新设立各类商事主体8619户,同比增长68.7%;新设立注册资本总额71.5亿元,增长85.1%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新起点上砥砺奋进、谋划新布局,转型发展的态势稳步向好,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这是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区人民奋力拼搏、共同缔造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各驻区单位、驻集部队、在集高校院所,向关心支持集美建设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征地拆迁、利用外资未实现预期目标,重点项目进展不平衡,影响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二是公交、商业配套、道路、水电等基础配套建设滞后,制约产业项目投产投建和民生需求。三是市民关注的水环境、粉尘污染及安置房产权证办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还需要下大力气推进解决。四是面对新常态,部分干部出现“不适应症”和“本领恐慌”,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必须不断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快解决,让人民群众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实施美丽厦门人文集美发展战略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把集美摆进全省全市跨越发展的大局来谋划,增强机遇意识,强化问题导向,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信心、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努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部署,以“整合提升、转型发展”为主题,认真落实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全面实施美丽厦门人文集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努力建设人文彰显、创新发展、生态优美、幸福和谐的美丽厦门示范区。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合同利用外资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国内招商引资60亿元;财政总收入97.8亿元,区级财政收入26.8亿元,分别增长12%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发挥人文优势,推动产业发展

    坚持人才引领与创新驱动,加快培育“4+1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撑大新兴产业增量,优化传统产业存量,着力保持较快的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速度。

提升先进制造业。着力支持存量工业企业挖潜优化,推动厦工、金龙加快转型升级。依托世纪宝姿、路达工业、建霖工业、虹鹭钨钼、宏发电声等龙头企业,促进特色工业高端化发展,打造全市乃至全省行业标杆。抓好重点企业跟踪服务,争取正新集美厂二期、立林电控等项目开工。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力促技改项目投产达产;积极引进智能装备、工业设计产业,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完善后溪工业组团、深青工业组团基础配套,确保印天科技、保视丽科技等5家企业投产。规划建设机械工业集中区三期。

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把软件园三期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软件园三期征地拆迁,完善道路、雨污水等基础设施和公交、商业等配套,建成千套软件园三期人才公寓,确保中移动手机动漫基地等重点企业入驻。推进深圳移动互联网产学研资联盟、厦门微软技术实践中心等优质项目落地。启动软件园四期起步区建设。加强与火炬管委会、信息集团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推进机制。

繁荣商贸物流业。着力发展总部经济,重点做好杏林湾营运中心一、二期和北站营运中心全面入驻和运营;加快推进杏林湾营运中心三期、集美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和招商;推动海峡家居创意中心尽快投建。加快新城际广场、国贸商城等综合商贸体项目建设;促进一批商业用地挂牌,推动尚柏奥莱、IOI二期等项目落地。开展轨道1号线站点商业配套综合开发策划,重点做好集美学村站的交通组织和商业开发。完善集美物流园基础配套建设,推动电商谷一期建成招商、嘉晟物流等3个项目开工。

做大文体旅游业。加快推进当代杰出建筑师作品园、正新国际汽车文化中心、大明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动一批旧厂房转化为文创基地。打造海西文化演艺中心,启用全省规模最大、舞台设施最先进的嘉庚剧院和国内一流的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建成灵玲马戏城二期、神游华夏园;策划启动“夜集美”项目,开展联合营销和全域推介,打造串联重点片区和景点的旅游专线;推动蓝海湾酒店、新城酒店等开业;策划奥体中心、北大青鸟音乐基地建设。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种子种苗业、种植业、休闲农业。力促碧溪农业公园建成;鼓励有实力的休闲农庄积极参评各级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集体发展项目,带动农民增收。

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对接、借力自贸区政策优惠,加快构建“六个一”产业发展路线图,着力做好产业转型发展的各项服务。积极引进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加快转变招商方式,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产业招商政策,强化外资招商,开展空间招商。发挥创业大厦孵化平台作用,推动设立机器人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高校工业设计中心等产业平台,推动台湾生产力中心在我区设立办事处,与信息集团合作成立风险投资基金。深化实施“聚贤集美”人才计划,吸引更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落户。

(二)遵循人文理念,建设宜居城区

    坚持生态宜居理念,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强化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文集美的城市品质。

完善功能配套。对接全市“两环八射”快速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海翔大道、同集路等5条对外主干道提升改造,实施杏滨生活区交通改善工程,抓紧贯通三南路、天水路等城区主干道。实施集美新城“十大任务”,着力培育环杏林湾城市中心区特色形态,推动连片格局全面形成。推进灌口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建成风景湖核心区、东部新区市政配套。进一步完善电力、给排水、燃气等公共配套设施,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重点改善集美、杏林老城区生活设施,完善新建房地产小区周边道路等配套。推进老工业区“三旧改造”。推动马銮湾片区规划建设。

提升管理水平。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快构建“大城管”综合管理格局。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完善道路交通标识,加强土方车管控。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公交场站建设,科学增加公交线路、加密公交班次。加大市容管理力度,强化环卫保洁投入,落实重点部位和路段定人定岗。持续开展“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健全根治“两违”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常态高压打击态势。

深化宜居环境建设。开展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和清洁空气行动,治理空气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加快瑞新热电脱硫脱硝改造等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全面梳理、规划全区污水处理系统,实施环杏林湾、绿廊周边村庄等区域截污,建成灌口东部、九天湖等污水处理厂(站);全面实施流域整治,落实河长制、河段长制,扎实开展后溪流域许溪治理试点;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实施生猪养殖清退,力求实现“水清无异味”目标。实施“四边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启动滨水绿道建设,开展杏林滨海景观带、杏林湾清淤护岸工程,推进天马山郊野公园建设启动下庄等10个美丽乡村建设。新建兑山等3个社区公园

    (三)立足人文关怀,增进民生福祉

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难题,认真办好惠民实事,提供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促进居民就业创业。深入推进“乐业富民”工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500人,开展各类职业培训4000人。筹建区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高校毕业生企业见习基地,鼓励大中型企业兴办职业训练机构,完善校企人才对接和劳务协作机制。完善三级就业信息网络及掌上招聘信息网,建立“一对一”就业引导帮扶机制。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扎实办好惠民实事。加快推进轻化校整合提升工程等教育基础设施项目,新建3所幼儿园,新改扩建4所中小学,各增加学位900个和5280个。力促新城综合性三甲医院启动建设,在新建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套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推进深化医疗改革工作,落实基层首诊负责制,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与城乡协调发展。

大力弘扬“一精神三文化”。深入挖掘嘉庚精神内涵,筹划举办国家级“嘉庚论坛”。推动研学旅游,打造海外高校中国学习基地。启动集美青少年宫、侨乡博物馆、后溪文化中心建设。保护修缮集美学村重要文物史迹,探索特色侨房保护利用途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推动闽南文化推广教育。继续承办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等节庆赛事,办好世界大学生33篮球联赛、全国青运会赛艇比赛。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建设进度,完善文体设施平台,鼓励各类专业协会开展文体活动。

(四)着眼人文和谐,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城乡统筹,创新社区治理机制,织好社会保障网,筑牢和谐稳定根基,努力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归属感。

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深化共同缔造行动,持续抓好社区基础分类定级,在全区所有自然村(小区)全面推行共同缔造。扎实做好村居换届选举,落实简政放权,理顺社区工作职能。加大社区网格化建设力度,拓展延伸社区服务管理领域,提高社区工作科学化水平。建成并发挥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作用,加快培育一批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枢纽(联合)类社会组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配套措施,细化工作要求、操作办法和管理机制。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充实“绿洲计划”,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进一步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6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3家农村幸福院,让老年人能就近享受到日间照料;对入住养老机构的高龄或困难老年人给予补助。实施“全民社保工程”,完善城镇职工、被征地人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巩固全民医保成果;落实提高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严格审批程序。

夯实安定稳定基础。加强平安集美建设,注重健全社会治安严打整治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完善视频监控系统“三环两路”建设规划,强化片区联动和处突力量建设,建立健全统一指挥、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突体系。推广“门禁通”系统。加强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常态化信访维稳机制,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建成区级社区矫正中心。扎实抓好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监管措施,努力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区。

(五)坚持人文服务,建设法治政府

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改革创新为统领,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要强化法治意识,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重要事项提请人大讨论决定;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拓展协商民主形式,认真听取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坚持“谁执法、谁普法”,深入开展好“六五”普法工作。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六项制度,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水平。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五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到所有行政行为都于法有据、程序正当。

提升履政能力。新常态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在于主动适应、主动作为,必须着力增强新本领,切实提高学习力、谋划力、执行力,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强化战略思维,突出转型发展这条主线,科学分析发展的新常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与前瞻性,科学谋划、编制十三五规划。强化创新思维用好用活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试点和资金支持;强化担当意识,勇于攻坚克难,下大力气破解征地拆迁等难题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及时防范、有效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和挑战;全面贯彻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主动与利益相关方多沟通,找到公众需求的最大公约数,不断把人民群众的期盼融入政府决策和工作中

落实从严治政。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坚持目标责任和问题导向机制,严肃督查督办,落实责任追究,通过明确工作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等方式,确保决策部署一经做出,就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全面推行绩效管理标准化,完善绩效管理结果运用机制,引进第三方机构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全面完成区行政服务中心和镇(街)便民中心标准化建设,整合网上审批系统,实现电子监察全程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反对“四风”,大力整治庸懒散奢始终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把勤政、节俭作为一种常态,严控“三公”经费。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切实把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内化到政府运行的各环节,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集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面对新常态和新目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倍加珍惜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倍加珍惜心齐劲足的大好局面,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打造人文集美、建设美丽厦门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