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 政府报告

文字: | |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6-02-14 阅读人数:

  ——2016126在集美区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区长 何东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集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和“十二五”发展成就

  2015年,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整合提升,转型发展”的主题,深入落实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全面实施美丽厦门人文集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4亿元,增长8.1%;规上工业总产值791亿元,增长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3亿元,增长28%;财政总收入95.61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8.43亿元,分别增长12.8%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亿元,增长1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的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一)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稳步向好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优化。制造业转型发展成效初显,工业产值稳定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3%。积极落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出台工业促转型稳增长等40多项政策措施。区级科技项目资金1080万元,引导带动企业研发投入1.12亿元。支持12家企业完成技改投资1.53亿元。实施“机器换工”,促成ABB与路达、思尔特成立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平台。深化与台湾生产力中心合作15家企业完成全面诊断,14家进入深度辅导,助力企业导入精益生产模式。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入选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是全省唯一入选园区,获中央财政补助近亿元。

  新兴产业成为增长主动力。现代服务业强劲增长,全区6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9亿元,增长138%。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含软件信息业)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增长585%。软件园三期起步区入驻企业138家,实现营业收入约20亿元,增长250%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北站营运中心入驻办公企业318家。嘉庚剧院、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厦门老院子景区顺利开业,城市演艺中心初步成型。旅游接待总人数636万人次,增长22.9%,实现旅游收入35.6亿元,增长14%。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2.7亿元,增长14.9%

  创新创业注入发展新活力。引进14家众创空间,其中7家投入运营。一品威客获评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引进微软第四家全球手机游戏创新中心,首期吸引40个团队进驻,已成功孵化24家企业。出台推进创新创业实施办法,扶持鼓励创业团队和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项目落户。成立全市首个区级产业引导基金,投资信息集团资本运营公司等项目。深化实施“聚贤集美”人才计划,47名高层次人才落户我区就业创业,其中4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建立厦门技师学院集美区培训基地。建成创客公寓1033套。

  征地拆迁和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创新重点项目联合督查机制,整合力量攻坚克难,前场铁路特大型货场、厦门北站北广场、西气东输、湖内片区等征拆节点取得重大突破,完成市对区20个征拆考核项目任务,打赢征拆翻身战全年完成征地6638亩,拆迁61.3万平方米。110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5.4亿元,嘉晟物流、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等28个项目开工,印天科技、环美电子等12个项目建成。

  (二)城区宜居宜业,人文魅力日益彰显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集美新城完成5条主干道立体绿化,夜景工程竣工投用,主要门户和主干道形象焕然一新;规划建设新城慢道系统工程,建成三影堂艺术中心、爱特咖啡等2万多平方米配套项目。轨道1号线诚毅广场站至集美中心站区间完成施工,软件园站、诚毅广场站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启动杏滨路、同集路等6条快速路提升改造工程。启动宁宝公园等地下停车场建设。完善道路交通标志,重点提升改造杏锦路、杏林湾路等8条主干道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灯。实施公交便利工程,新增公交首末站3座,BRT公交场站2个,开通、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条,新增公交车辆60辆,新建公交候车亭40座,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

  城市营销力度持续加大。策划“人文集美·艺动新城”系列活动,举办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厦门(集美)草莓音乐节、首届中国(集美)大学生合唱比赛等高规格节庆活动。成功举办全国青运会赛艇比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等一系列赛事。首创集美旅游手势红遍全国,推出首部旅游MV《集美·真SHUI》,达到了集聚新城人气、展示城市活力、提升人文品位的效果。

  城乡宜居环境不断提升。22个宜居环境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投资43亿元,完成率全市第一。全面梳理、规划污水处理系统,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5万吨。实施杏林湾环湾截污工程和九天湖综合整治工程,完成环湾20公里截污系统建设,建成全国最美的水上赛道。在全省率先试点对初雨污染进行截流处理,在全市率先建设截污工程智能化监控系统。天马山郊野公园开工建设深化“两违”综合治理行动,共拆除违建9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年度任务。加大扬尘整治力度,空气质量明显提升。

  (三)扎实办好惠民实事,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社会事业统筹推进投入42.72亿元用于民生,占公共预算支出78%,完成“十大民生工程”既定目标。新改扩建中小学4所,新建幼儿园3所,分别增加学位5280个和900个。实施名师工程,柔性引进7名高层次教育人才,推广建立23个名师工作室。开办集美特殊教育学校。启动新城综合性三甲医院前期工作,市第二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医院验收。建成61个健康小屋,实现健康小屋全区全覆盖。落实基层首诊负责制,初步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在全市首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上挂号系统。建成6家农村幸福院。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气象、地方志、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乐业富民工程全面实施。完善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政策,建立“一对一”创业就业引导帮扶机制。共审核发放各类就业补贴、奖励1.2亿元,惠及28.58万人次。实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6852人次,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08人次。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230人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9302人。落实“全民社保”工程等各项惠民政策,多层次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首次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突出。积极探索碧溪都市休闲农业试点,创新宝生园“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为全市“百姓富、生态美”典型。全面启动农村污水治理,实施村庄分散式治理和集中纳管工程,已完工49个,在建66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举措,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物综合处理率达97%以上;推广村庄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双岭、田头完成市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灌口张庄社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后溪城内村入选首批省级传统村落。

  基层社会治理稳步推进。共同缔造行动不断深化,全区一半以上社区达到典范社区标准。海凤社区“互联网+共同缔造”垃圾分类试点获得央视点赞。升级改造社区网格化信息平台,实现综治、计生、社保、就业、民政等资源共享,社会治理综合平台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奖。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强化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获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持续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全面完成“六五”普法规划。村(居)聘请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推广出租房屋“门禁通”系统,首期安装3000套。建成全省县(区)级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社区矫正中心。

  (四)注重改革创新,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出台全面推进法治集美建设意见。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程序,15件重大行政决策开展实施后评估。清理规范性文件,保留59件、废止21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五项制度,实现行政处罚案件在网上执法平台办理。坚持定期通报政情,政府与法院、检察院、工会互动机制不断完善。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9件、政协委员提案111 件,办复率均为100%,满意率分别为98%98.3%

  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全面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政府工作机构由22个减至20个。在全市率先完成区级部门行政权力、公共服务和责任事项“三张清单”的清理和编制,向社会公布行政权力事项1549项,公共服务事项99项,责任事项2329项。“四个百日”系列行动成为人文集美战略实施的常态化机制,行动成果广获认同,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冲刺氛围。坚持目标责任和问题导向机制,强化联合督办、专项督查,探索引入第三方参与评估政府绩效。

  行政服务全面提升。规范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增至821项,日均办件量排名全市各区第一。完善“多规合一”审批系统,可研批复及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办理时限均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实行新设企业“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年新设立商事主体9925户,增长13.2%;新增注册资本163.48亿元,增长52.3%。率先开通区级“968155要服务”短号,提供办事咨询、短信告知和预约自助等服务。

  各位代表!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我们牢牢把握全面推进跨岛发展、岛内外一体化战略和全面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等重大发展机遇,科学谋划并实施美丽厦门人文集美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发展,产业竞争力、城市吸引力、社会凝聚力显著增强,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人均突破1.1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3亿元,超出规划目标213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7%;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二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三次产业结构从0.7961.2237.99调整为0.4651.19:48.35。产业生态体系更加完善,服务业集聚发展初见规模。建成软件园三期起步区、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集美物流园等一批产业载体,软件信息服务业势头良好,城市演艺中心快速成型,创客空间渐成规模三是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速,集美新城基本建成。城市建成区达78平方公里,“一心四片”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集美新城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成为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样板。灌口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马銮湾片区启动开发。厦深铁路、厦安高速建成通车,同集路等城市快速路改造、轨道1号线集美段启动建设。深入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实施主干道绿化提升和旧城立面改造,城乡形象显著提升。四是社会投入持续加大,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全区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占财政一般预算保持在75%以上。“乐业富民”工程全面实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3万人次,获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新改扩建中小学34所,新增学位35300个,获评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首批通过省教育强区初评。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基本建成全民社保城区。五是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全省首创基层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通过国家级生态区验收。全面开展流域截污整治,启动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集美污水处理厂二期、天马山生态红线示范段等一批生态工程建成投用,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实施景观提升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平方米。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六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城市人文魅力进一步彰显。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凝聚侨心侨力,推进最美侨乡建设。台湾生产力中心辅导企业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海峡两岸云计算产业示范区等产业载体启动建设。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等品牌活动,提升了集美对外影响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区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驻区单位、驻集部队、在集高校院所,向关心支持集美建设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增长的传统动能减弱,新的增长动能还未完全形成;二是城市配套功能仍不完善,吸引和集聚人气商气还有差距;三是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矛盾较为突出,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不充分,还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公共服务需求;四是改革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加快推进;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创新意识、担当意识亟待增强,工作能力和水平还需提升。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展望

  按照区委七届十九次全会的部署,我区“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实施美丽厦门人文集美发展战略,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打造区域创新中心,以加快产业、城市、社会转型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美丽厦门示范区,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提前3年实现翻一番,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战略任务:

  (一)培育创新发展新动力。以弘扬“一精神三文化”、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区域创新中心为抓手,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创新。突出产城学人深度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推进创新龙头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和众创平台集聚发展。深化政产学研合作联盟,打造创新社区,形成创新创业产业生态体系。

  (二)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力争建成10条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链、3个产值超500亿的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60%,软件信息、文化演艺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重要支撑建成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打造海西硅谷、城市演艺中心、商务商贸物流中心构建产业结构高端化、优势产业集聚化的“4+X”现代产业体系。

  (三)打造跨岛发展新市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推动“一心四片”集聚成城。坚持新城建设和老城区老工业区的改造提升协同并进,增强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集美新城成为产城学人融合发展样板区,马銮湾国际生态海湾新城加快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巩固国家级生态区创建成果。

  (四)谱写民生幸福新篇章。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推进文化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巩固全国文化先进区创建成果,打造全国教育强区、充分就业城区。共同缔造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

  (五)营造开放发展新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依托嘉庚论坛等活动载体,打造高层次、国家级交流平台,建设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先行区。挖掘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品牌优势,深化对台产业、文化、教育和人才深度交流合作,建设两岸同胞融合的共同家园。积极争取自贸区延伸和溢出功能配套项目,复制推广自贸区试点政策和经验。

  三、2016年工作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上工业产值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均为1亿美元;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收入均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扎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转型发展,打造产业升级版

  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辅导机制,进一步振兴制造业、壮大服务业,打造创新产业社区推进产城学人深度融合

  振兴先进制造业。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好已出台的工业促转型稳增长10条措施和扶持小微企业8条措施,全力确保423家规上工业企业稳增长。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辅导机制重点扶持55家成长型骨干工业企业发展。拓展与台湾生产力中心合作领域,设立卓越创新服务中心。促进大金龙高端豪华客车生产基地项目尽快落地,力促32个技改项目尽快投产,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工”,推动宏发电声、路达等龙头企业向高端化转型发展。实施“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扶持福大自动化研发平台、建霖4.0工厂、厦门理工(集美)工业设计技术中心等工业互联网行业协同平台。推动工业载体建设,试点老工业区“工改工”模式,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启动机械工业集中区三期建设。

  壮大软件信息服务业。加快软件园三期征地拆迁,推动23个已批在建、22个已批未建的配套项目尽快投建投用。力促中移动咪咕动漫整体搬迁,中电信、雅马哈建成投产,罗普特投建。把握众创空间与主导产业有效融合发展的方向,推进世联科创小样社区、深港产学研基地极美众创空间等投入运营,力促百度开发者创业中心、阿里云、腾讯创业基地等众创空间签约。

  繁荣商务商贸物流业。以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创新创业大厦为载体,着力打造税收超亿元商务楼宇。高标准开展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7号楼、12号楼招商,力促企业入驻运营。推进集美物流园、前场铁路特大型货场建设,促进嘉庚体育馆综合配套、圣果院项目投用,力促尚柏奥特莱斯项目落地。发展电商物流,推进嘉晟物流项目建设,加速电商谷招商入驻。加快海西汽车城和汽车物流中心建设,推动车驾管办证服务中心投用,建设全市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促进三里汇、中影星美电影院等休闲娱乐项目开业。

  做大城市演艺业。力争文化演艺市场接待观众超3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3亿元。力促中创“梦想世界”、中国音乐产业交易中心落地。推动演艺项目串珠成线,组建环杏林湾旅游联盟,策划推出灯光秀、水舞秀、焰火秀项目,丰富“夜集美”内涵。完善演艺项目吃住行乐购等配套,建成马戏城酒店,开通旅游专线车。落实鼓励扶持影视产业总部园区发展政策,推进华谊电影文化小镇落地,加快“集美集”影视总部园区建设。

  打造创新产业社区。重点打造以新城核心区东侧片区和白石片区为核心、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的创新社区。按高于软件园二期的标准,实施软件园三期园区配套提升工程,争取一期公共配套比例提升至25%。新建2500套白领公寓,满足创新人才居住需求。实施金蓝领人才培养工程。鼓励引进创投基金,有效发挥区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整合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集聚优质的配套服务,为创新创业提供早期办公、投融资对接、创业培训等全方位服务,构建一流的众创生态环境。

  (二)建设都市新城,当好跨岛发展桥头堡

  围绕全面强化人文宜居城市的全要素支撑,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市政交通和配套建设,试点城市综合管理,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拓展优化城市空间。启动马銮湾开发建设,加快片区征收退养,启动生态修复和清淤造地工程,推动起步区路网、护岸等项目开工,拉开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框架。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国企参与旧城区土地收储出让机制,推动杏林片区城市更新改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轨道1号线建设,配合做好福厦高铁、厦门北高铁站、轨道4号和6号线前期工作。完成同集路、集灌路等6条市级“两环八射”快速路提升工程。推进新324线、灌口中路建设,贯通内外环;启动“两环六横六纵”路网系统前期策划,加快集美北大道等快速道提升。完善片区市政道路及农村公路标志标线提升改造。策划推进有轨电车项目。打造社区公交微循环。推进集美老火车站水上旅游码头建设。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动市级试点项目集美大道共同沟实现电缆入地。加快建设集大轮机学院、集美北部中央公园等9个地下停车场。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推动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杏林湾湿地工程一期项目,力争杏林湾水质提升为四类。推广许溪小流域示范段治理经验,全面完成许溪剩余段、东李溪、田李溪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污水管网、污水站建设,全面完成农村污水截流,推进灌北污水再生处理站等控源截污工程建设。开展新城片区中水回用系统规划设计。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落实在建工地临时围挡、喷雾水炮喷淋系统建设,加大防尘降尘治理力度。启动环湾绿道、书香绿道、城乡绿道、枢纽绿道、产业绿道等5条绿道建设,实施圣果路等8条道路整治,提升城市景观水平。加快天马山郊野公园、集美北部中央公园和一批社区公园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大城管”机制,提升管理和执法水平。推进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升级,整合涵盖城乡规划、城管执法、应急指挥、环境保护等内容,构建三级城市综合管理网格。建立考评推进会制度和应急机制,深入开展占道经营、建筑渣土污染等城市“顽疾”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秩序和市容市貌。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探索市政道路专业化保洁、管养、绿化模式。

  (三)完善公共服务,持续提升民生福祉

  以更大的投入和更强有力的举措,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全区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新建4所幼儿园,新改扩建2所中小学。启动亭北学校建设,推动岛内名校到集美办新校区,争取杏南中学创省一级达标。加快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规划选址。引进高端国际教育、民办教育机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加快筹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加快卫计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完善家庭医生服务机制。启动新城、灌口综合性医院建设,推进第一医院杏林医学中心提升工程,推动杏林、杏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后溪卫生院改扩建,完善区公共卫生服务大楼功能和周边交通安全环境。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面实施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提升城市文化品牌。策划举办首届嘉庚论坛。启动大社老街区改造,吸引闽南传统技艺和特色商业形态入驻;建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基地,打造集美文创旅游街区。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坚持以文化人,为居民提供便利、优质、丰富的文化服务。加快新城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继续举办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提升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等特色赛事水平。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工作,力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人幸福安康险目标人群参保率100%。持续推进关爱农民工工程,建立劳动权益保障统一受理平台,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医疗救助、灾害救助等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养老设施建设力度,确保6个农村幸福院建成投用,完成杏林老年人综合运动场馆扩建。

  (四)创新社会治理,稳步推进社会转型

  深入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深化平安集美建设,拓展社会治理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完整社区建设。力促园博、西亭等6个社区服务中心投用,中烟、滨水2个社区服务中心开工,提升改造马銮公寓、文华苑等4个老旧小区策划并实施月美池整治项目,实施杏林老城区步行街改造,完善菜市场、停车场等配套建设。重点培育社区精品工程,提升社区景观环境,实施城区建筑风貌改造、维修工程。完善安置房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幸福家园。

  促进三农融合发展。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扶持塔斯曼等智慧型现代农业企业,发展“一村一品”、林下栽培等特色农业,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碧溪休闲农业公园建设,推广宝生园模式,拓展“锦绣碧溪·周末集市”品牌,扶持休闲生态农庄建设,逐步建成规模化的都市休闲农业产业带。深化共同缔造行动,实施10个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产业园区配套,统筹建设农村集体发展项目,策划山尾、白石等6个村庄集体发展项目。

  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开展“一核多元”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厘清区级社区准入事项“四张清单”,实现社区减负增效。促进社区工作站规范化建设,承接政府下放社区的公共服务事项。发挥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平台作用,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抓好专业社工机构的引进、培育和规范工作,推动专业社工服务进社区。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网格化信息平台规范化运作,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效。

  深化平安集美建设。深入推进“三化一龙头”重点工作,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广安装出租房屋和老旧小区“门禁通”系统。完善全区视频监控建设规划,建设“三环两路”监控体系。探索村(居)“互联网+”群防群治,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效。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农村)创建,全面开展平安校园等级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力保持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五)加快职能转变,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对标一流、创新管理,以群众呼声、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以精准、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助推转型发展。

  对标先进争创一流。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和干部观念的转变,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深入领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深入研究新常态下新兴产业的发展特质,科学掌握城市发展的规律,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模式,提升履职能力。要勇于担当,善于攻坚,推动各类复杂困难问题有效解决。主动对标上海闵行等先进城区,全面提升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力争各项工作在全市走前头、作示范

  完善惠企服务体系。构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企业生态环境持续加大惠企力度,让优质企业、项目和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设立惠企统一收件窗口,限时办结。设立惠企咨询服务平台,开发惠企政策信息推送平台,开设政府网站惠企政策专栏,确保惠企政策落到实处。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照一码”,启动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精准把脉社会需求,主动推送相应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全面启动“七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加快法治集美建设。

  各位代表!新常态带来新机遇,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建设美丽厦门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 收藏 ][ 打印 ][ 关闭 ]